💻

科技與AI發展歷史

Jul 12, 2025

Overview

本講座回顧了個人計算機、網際網路及人工智慧(AI)等科技發展的歷史,著重於大型語言模型(LM)的革命性進展及未來趨勢。

科技發展歷程

  • 1970-80年代個人電腦誕生,當時僅少數企業擁有電腦。
  • 1991年World Wide Web問世,網路開始普及。
  • 1999年Google搜尋引擎出現,徹底改變資訊檢索方式。
  • 2007年iPhone和Android智慧型手機問世,生活型態劇變。
  • 2015年神經網路技術進入應用,機器學習能力大幅提升。
  • 2023年大型語言模型(如ChatGPT、Gemini)崛起。

人工智慧與語言模型的革命

  • 過去,語音識別和即時翻譯等AI技術尚未普及,現今已日常化。
  • 2014年Sequence to Sequence Learning誕生,AI可處理多語種翻譯和任務。
  • Transformer架構(2017年)提升了序列資料處理能力。
  • 一個模型即可同時完成翻譯、摘要、對話等多任務(multitask)。
  • Chain of Thought(思維鏈)方法提升AI推理與解釋能力。
  • Instruction Fine Tuning使語言模型學會遵循指令解決多樣問題。

現代AI產品及應用

  • YouTube推薦系統、Google Photos搜尋、Google地圖、智慧鏡頭等皆內建AI技術。
  • Pixel手機具備即時翻譯、照片魔術橡皮擦等AI功能。
  • AI模型逐步下放至手機端(on-device),運算及能耗效能需求增加。
  • 現今AI能參加國際競賽(如IMO數學奧賽),取得亮眼成績。

展望未來AI發展

  • AI將擁有更成熟的推理、進階程式設計與規劃能力。
  • 原生多模態模型可處理文字、圖像、音訊等多形式資料。
  • AI在未來將會以更自然方式與人互動(語音、穿戴裝置等)。
  • 硬體面將重視算力、記憶體頻寬及能源效率的提升。

學術與產業的差異

  • 學術界重理論與創新,資源有限也能產生影響力。
  • 產業界注重應用與大規模運算,但需緊跟技術循環。
  • Prompt engineerin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等新研究領域值得投入。

重點問答

  • 穿戴式裝置如智慧眼鏡發展受限於時尚性與硬體設計。
  • AI商業模式未來可能改變,除廣告外或朝訂閱或服務仲介收費。
  • AI模型的emergent ability(湧現能力)是一大驚奇,值得持續關注。

Key Terms & Definitions

  • Sequence to Sequence Learning — 輸入序列對應生成輸出序列的深度學習方法。
  • Transformer — 一種基於注意力機制的序列建模架構。
  • Chain of Thought — 加入推理與步驟解釋以提升AI決策能力。
  • Multimodality(多模態) — 模型同時處理多種資料形式(文字、圖像、音訊)。
  • On-device AI — AI模型直接在終端設備上運行,不依賴雲端。

Action Items / Next Steps

  • 有興趣深入研究者可觀看李宏毅YouTube講解AI與Transformer影片。
  • 了解Gemini/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功能,實際試用不同平台。
  • 關注AI在硬體、軟體及應用各層的最新發展與研究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