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的《劝学》及其意义

Feb 8, 2025

孙子的《劝学》讲解

孙子简介

  • 孙子,名兴,又称孙放,赵国人。
  • 以孔子为师,与孟子不同,主张“性恶论”。
    • 人有天然欲望,需要教育和礼法来节制。
    • 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劝学是基于化性起义的主张。

劝学的中心思想

  • 学习的目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 劝学的特点:运用大量比喻来说明道理。

劝学的比喻

第一组比喻:学习的意义

  1.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学习后更优秀。
  2. 冰寒于水:学习改变本性。
  3. 火烤木材成车轮:学习改变本性持久。
  4. 木材成直,刀剑锋利:后天改造的重要性。

第二组比喻:学习的方法

  • 善假于物:借助学习达到成功。
    1. 登高博见
    2. 顺风呼声
    3. 假借车马
    4. 假借船只

第三组比喻:积累与持之以恒

  • 积累知识的重要性
    1.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
    2.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持之以恒的态度
    1. 奇骥与老马
    2. 鸟木与金石

第四组比喻:专心一致

  • 幽隐与螃蟹:专心致志的重要性。

论证手法

  • 类比论证:通过已知事物推论出新道理。
  • 排比与对偶:增强文章气势,强调内容。

延伸例子

  1. 马鲁格:84岁肯尼亚小学生,为学习付出努力。
  2. 苏洵:二十七岁奋发读书,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 马拉拉:巴基斯坦女童,倡导教育权利。

结语

  • 学习的意义在于改变本性,提升品德。
  • 学习需要积累知识,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 记得订阅与分享龙老师的课堂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