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for:
职业发展与创业选择

同属公司反而很多时候是非常危险的 但是高速成长公司对你的职业发展很重要 可是我怎么去寻找一个高速成长公司呢 从员工的角度 我觉得有几件事情有问题 马上就能想到的 第一个要观察周围的人 周围的牛人 你如果在硅谷待个十年二十年 找不到一家高速成长的 我觉得这个也是纪律不 我觉得我一种感觉就是皇帝不及吉太监 我觉得OpenAI里面的人也没有讨论那么多 投资人是可能认知 你可以说比劳苦大众已经是高一点 那有可能 但他不是最高的 好 薛老师欢迎回到节目 你的身份是一个多年的成功创业者 有 有大厂的经历,也有投资人的经历 对美国这边的创投圈是非常了解的 上次我觉得这个话题没有足够好的展开 今天想帮大家多问一些关于创业方面 和大厂跟创业的选择的问题 那我就直接开始了 我们先想了解一下硅谷创业者在这一年的趋势 或者说大家的关注的东西是什么 创投圈吧,就是创业者和投资圈 硅谷的创业者肯定关心AI 怎么能够在这个ChatGPT 正是AI这个大厂当中 去找到一个自己的一个方向 我觉得硅谷最好的一个地方 其实这是一个 大家有这么一个氛围 就是这是contagious的 因为risk taking 就是我要去接受一些挑战 或者说到我的舒适圈之外 这东西其实是互相都会有影响的 见到你的同学同事 愿意去take这个risk 你就会自己去思考 如果你周围没有人做这件事情 就想象国内至少我当年 周围有人在考GIA一托福 那你有可能也会 你作为一个人都没有 可能这件事情对你来说就可能会少一点 我就能想象就为什么在下一度看到这么少 一个下足的创业者 大家一出来的时候 大家先问你的risk是什么 你这样的话你还能回到找到工作吗 你的家庭怎么办呀 这些东西 在这就是对对对 我有认识跟你介绍一下什么 让投资人做什么呀 体验都很不一样 所以大家的这个信心就会差别很大 这是从一个大的方向上来讲 那从小的方面来讲 其实硅谷最近一年 我觉得怎么说呢 也稍稍有些变化 如果说是九个月前 你不管说什么 他总会觉得我自己跟别人很不一样 今天我觉得很多创业者 就开始自己再去思考了 因为确实是 即使我不去提醒他 他都能够看到有五十家公司 或者五家公司 这样的同样的事情 非常的拥挤 不一定是件好事 也不一定是件坏事 那是 大家都知道的 对 大厂Google 是第一次看到Google的时候 你猜猜我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就是我的一个同事 跑到我的办公桌旁边来说 哈维我们来找一个东西 就给我看Google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用Google 那是无数年前了当然 你知道我第一反应是什么 雅虎第二天也能搜出来 我当时第一想法就是 哇 为什么又有另一个搜索引擎 怎么又多了一个搜索引擎 这世界上什么都缺 就是不缺 搜索引擎 一个搜索引擎 我们又出来一个 记住当时的感觉很重要 今天我们看到这么多项目里边 确实就是99%会是 Another search engine 但是有一个会是Google 我们没有办法给下一个Google的创始人任何建议 那我们帮大家看一下 第一创业者们拿钱好拿吗 尤其这么拥挤的情况下 拿到钱的那些人是什么样子的人 投资人会投钱 以及投资人现在的这种心态 我觉得这是很自然的 第一个就是你讲的故事 他们没已经听过五十遍了 这个是很重要的 对 但是不代表你说一个故事 投资人听了50遍 你就不能去做 这是两回事情 然后另外一个就是 看看你的pedigree 所谓的pedigree就是 做一件事情 是不是make sense你来去做 对吧 第三个大家其实也是在观察 你的那个执行率 比如说我跟你聊一下 你说你有这么一个idea 给你一个feedback 这个东西可能你可以去想一想 到了明天你就 我这个做了一个prototype 把这件事情给做出来了 那肯定是非常impress的别人 对吧 就是我觉得 肯定有很多点了 反正这是我能够 现在马上想到的几个点 这也就是决定了 能不能拿到钱的 很重要的一些点 对 然后我再强调一点 能不能从投资人拿到钱 肯定不是一个必要条件 因为你真的如果要做一个 创业很成功的 你必须得相信 别人不相信的事情 这个别人包括投资人 对 投资人是可能认知 你可以说比老苦大众 已经是高一点 那有可能 但他不是最高的 很多创业者都会说 就是他们融资 其实就是几百个里边 有一个 最后导致他们有钱 但是那个过程肯定是很艰辛的 那我再去帮打工人们问一个问题 如果我不创业的话 我也想去加入一个高速成长的公司 因为我们之前也提到了 成熟公司反而很多时候是非常risky的 但是高速成长公司 对你的职业发展很重要 可是我怎么去寻找一个高速成长公司呢 我觉得这里面是这样 每个人都希望加入下一个Google 或者说创立下一个Google 这件事情你说我要任何一个人在这边跟你说 这个就是下一个Google 就是下一个Facebook 我也不信 这件事情你也不应该信 但有一件事情你可以信的是什么呢 加入创业公司其实是risk很高的 如果从一个概率论 纯概率论的角度来讲 那你就在大厂待着 大厂目前还是个印钞机 但是有一件事情我觉得多数人是忽视了 一个机会可能它的几率是低于大厂 但是你 你如果在硅谷待个十年二十年 找不到一家高速成长的 我觉得这个也是纪律不 尤其是你在每一次你自己有成长 你的识别力判断力 你的人脉也更多了 其实很多创业公司 他的人脉是比你在大厂结识的人脉 要更靠谱 大家都占有 但是大家想迈出第一步 还是想帮大家都问一下 第一步的去寻找startup 然后寻找已经到了一定规模的 适合自己的startup 是很难的 可能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办法 就是从投资人怎么找这些呢 先不要说从投资人 就从你说的从员工的角度 我觉得有几件事情 我马上就能想到的 第一个要观察周围的人 周围的牛人 不一定他是跟你一个组的 但是你可以观察一下 公司里面有些谁比较牛的人 他去了哪里 我记得2006、07年的时候 我有一个同事去了Amazon 那一天我正好是送他去哪里 我们就聊了很多 就问他为什么去Amazon 我就觉得他 他去Amazon的那个动机 他去面试他所听到的看到的 我觉得是一个让我感觉耳目一新的 第二个我是觉得看一个公司 有很多人是看投资人 背后的投资人是谁 我觉得这是一个方法 提高起码提高他的靠谱程度 你如果是期望 就是因为他是Sakoya Greylock Benchmark投资了 我就那个挖金矿去的 这个有点期望 但是一个好的投资人 是看一个公司的一个小的捷径 那我觉得 薛老师你这不是有小红书吗 回头有机会的话 也出一个小红书上总结 可以 我到时候 大家去你的小红书上看一看 他们起码可以安图所及吗 可以啊可以啊 我可以给一个list 给任何一个list 肯定会得罪人 但是会帮助到一些同学 是的 是的 接下来是两个问题 我觉得对中国的 因为我们也有很多中国的观众 我第一个是想问 其实上次我们也问到了 中美SARS有什么不同 但是我现在觉得 就是就像美股和A股一样 太多不同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想知道一些 从原理性上的分析 中美科技有什么差异 方言的氛围有什么差异 大家关注的事情有什么差异 做法有什么差异 以及最后再聚焦到一个话题 就是中国公司怎么出海 或者说你对出海这个赛道怎么看 或者说中国公司在这有优势吗 他们有什么值得做的做法 他们应该利用好什么 他们应该注意什么 或者他们应该聚焦什么 我觉得这里面很广 我就说一个优势一个劣势 其实优势劣势有无数 我觉得最大的优势就是华人的创业者还是非常勤奋 有可能听众或者说观众听了 这不是应该的吗 但我觉得勤奋在某些地域某些社会是一个优点 在华人身上这是一个基本点 最终还是勤奋 勤奋的人 勤奋的公司 勤奋的团体 成功的几率要远远比不勤奋的 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略是我觉得你做任何一个新的市场 大家要懂得去适应它的文化 你就想吧 美国的大厂微软 那么多的大厂到中国去 当年不是那个微软的messenger 好像在20年前 MSN 对MSN 是属于每个人人人都用的 白领都用的 后来就被本土的给替代掉了 那其实这个我觉得 对一个出海的创业者 或者说是公司员工 其实是一回事情 可能很多国内的创业者和投资人 会有这样的对话 我的激情就是要给你估值翻倍 让你的回报 我对赚钱这件事特别有激情 那这样做的问题在哪里 就可能出现 它当然有很多好处了 好处我们就不谈了 但是它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我个人经验不足 我不清楚 因为我 我觉得这可能也是一种 维持激情的一种方式方法 我不觉得我们应该去judge 最关键是 每个人生观世界观不一样 这里面重要的就是说 千万不要用 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 去judge别人 我觉得很重要 就像今年我在 在不少的群里有人就讨论 OpenAI怎么去做商业模式会怎么样 我相信OpenAI肯定要考虑商业模式 Sam也不是傻瓜 但是这个公司它对商业模式的追求 我们最近一个月也看到了 很不一样的 不是一个纯商业模式的一个 所以说我就看到那些群里面讨论 OpenAI应该不应该做什么 我觉得我一种感觉就是皇帝不及其太监 我觉得OpenAI里面的人也没有讨论那么多 大家就很容易用自己的价值观带到别人身上 这里边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 不光要看OpenAI做什么 还要看OpenAI选择没做什么 其实OpenAI选择没做的东西就是 他价值观的很好体现 好啊 我们这个创业这一趴最后一个问题 一个bonus问题 正好跟OpenAir很有关系 就是如何面对董事会 我先讲一讲我自己 在硅谷二十多年一个体会 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觉得这个你如果不管是以后是做创业 还是投资还是什么 我觉得是一个必经之路 就像基本上所有的做技术的硅谷人 你在一个硅谷公司里面干活 你最开始你最appreciate的 或者是最care的就是技术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浅的一个看法 当然好的技术好的产品是必要的 是一个必要 但绝对不是一个充分条件 那它跟充分条件差多少呢 其实差很多 第一个就是go to market 以前觉得做marketing 这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怎么去定价 这个东西怎么定价都可以 但后来发现这个东西 可能比你这个产品 有的时候更重要 你做一个产品 你建一个公司 你要有招什么样的人 对吧 你要做什么样的产品 你这个产品是给大B用的 对吧 还是中小公司用的 那也是一种 决定了你一个公司的文化 决定了一个公司需要是什么样的人来做这件事情 Pricing超级重要 第三个其实我underestimate了 就是对lawyer 对legal的一个governance 20年前的我如果成立一个公司 我说诶那个 柯代表你认不认识一个好的lawyer 你说啊我用过这个lawyer 多少钱一个小时啊 这个人怎么比他便宜很多啊 我就可能就用便宜的律师了 今天我就不会 当然不是说我一定要用世界上最贵的 但是我觉得有一个好的lawyer 是一个starting point 如果融过资的都有一个融资条款 这融资条款里面其实细节很不一样 都有定时炸弹 只是这个定时炸弹是大是小 有多少 好的lawyer让你定时炸弹少一点 让你能够去规避一些 一个从技术角度来讲 只看技术只看产品的人 到后来看怎么去销售 做市场go to market 然后第三步是怎么去治理公司 这个治理公司不是说是management 在治理而是说是一个懂事 会里面的bylaw 公司的章程 对我们可以再继续讲一些